世界已經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時期,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必然趨勢是標準的國際化。美歐等各大經濟實體都把爭奪標準的主導權作為爭奪市場的主要目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標準技術上推出了新的內容。
1、行業標準的國際化
標準國際化是標準技術內容與**相容,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的所有內容。對**應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在基本要求上符合**,在特殊問題上突出自己的特有技術和管理方式,較終階段性地實現標準間的互相認可。
(1)趨同性: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世界范圍內的先進技術迅速普及,圍繞技術發展的技術標準也必然為技術的使用者所接受,因此世界范圍內的壓力容器技術要求正在向統一的方向發展。
(2)相容性:盡管世界上的各國的技術標準的技術內容不完全相同,但各國都把自己的標準與其它標準相容作為目標,以實現標準的互相認可。A**E(**技術標準)在1999年進行一個研究項目,對PED(歐洲技術標準)進行**分析,并將PED的ESR與VIII-1對設計、建造和行政管理的要求進行系統的比較,證明A**E標準增加一些內容以后就可以滿足PED的要求。
(3)貿易性:標準是國際貿易規則的組成部分和貿易糾紛仲裁的重要依據,主宰**將有利于獲得巨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實施**化戰略的實質是爭奪國際市場的控制權。
2、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之間的相互協調
國家的技術法規是國家為保證壓力容器產品的安全而設立的強制性法規,任何其管轄范圍內的產品都必須遵守它的安全原則。技術標準是推薦性的,規定保證壓力容器安全所相應的產品質量技術指標,但標準所規定的技術指標應該符合技術法規的安全原則,可以指導壓力容器的設計、建造、檢驗和驗收,是壓力容器產品建造和貿易中的技術評價平臺。因此,技術標準與技術法規應該是總體協調的,但在作用和其它方面是有區別的。
(1)原則性和工程性:技術法規管轄產品的較基本的安全要求;標準除了要符合這些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規定在工程上滿足基本安全要求的具體方法和合格指標。技術法規的數量很少,但管轄的范圍很寬;與之配套的協調標準會涉及到材料、設計計算方法、成形,焊接、無損檢測、壓力試驗等一系列技術標準內容。
(2)穩定性和時效性:國家的技術法規是國家的行政法規的一部分,其內容的相對穩定不變對行業的安全管理有利,而協調標準是實現產品安全質量的技術規則,要與時俱進,隨時反映行業的綜合能力和相應技術的發展。
因此,研究調整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之間的協調關系,明確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的界定范圍,應引起國家有關機構的充分重視。
3、產業市場化和生產專業化
競爭必然導致生產模式的改變,形成以核心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分層次競爭的產業組織結構。市場配套和專業化生產是今后壓力容器行業的主要格局,也是發展的方向;加強標準化工作有助于實現專業化協作,這種強調市場配套和專業化生產的產業組織結構必須以技術上的高度統一為前提,標準化恰恰是實現技術統一的基礎,因此標準是專業化協作的橋梁和紐帶。